在區塊鏈世界,“觀察別人的錢包”主要是指通過合規的鏈上分析來追蹤公開地址與交易流向,用于合規、反洗錢與行業研究。常用工具包括區塊瀏覽器(Etherscan)、鏈上分析平臺(Chainalysis、Elliptic)與開源圖譜算法(地址聚類、標簽傳播)。分析流程一般為:數據采集(鏈上、匯率、KYC日志)→地址聚類與標簽化→行為特征提取(交易頻次、金額分布、跨鏈橋流動)→風險評分與告警→形成行業報告與合規建議。示例:通過Etherscan導出交易CSV,利用NetworkX構建交易網絡并計算中心性等指標,以識別關鍵節點與資金流向。為防故障注入與運營風險,應采用多層防護:輸入校驗、代碼審計、硬件安全模塊(HSM)、冗余驗證節點與實時異常檢測(基于機器學習的交易異常分析)。BIS與FATF的報告強調合規與技術并重(BIS,2021;FATF,2019)。全球化數字經濟要求跨境支付與互操作性,推動數字支付創新如央行數字貨幣(CBDC)、Layer?2擴容(Rollups/分片)以提高可擴展性與吞吐(Vitalik,2020;Chainalysis,2023)。交易記錄的不可篡改性便于審計也帶來隱私風險,行業創新報告應提出零知識證明等隱私增


作者:李明遠發布時間:2025-09-25 09:46:36
評論
Crypto小白
寫得很清晰,尤其是示例流程,對入門很有幫助。
Alex_Wang
建議補充更多工具對比與開源代碼示例,便于實踐落地。
區塊鏈研究員
同意強調合規與隱私并重,期待看到行業報告模板。
數據猿
關于故障注入防護部分可以擴展到具體檢測模型與閾值設定。